<p id="9rtr1"></p>

    <p id="9rtr1"></p>

    <p id="9rtr1"><del id="9rtr1"><ruby id="9rtr1"></ruby></del></p>

      <p id="9rtr1"><cite id="9rtr1"></cite></p>
      <p id="9rtr1"><del id="9rtr1"><progress id="9rtr1"></progress></del></p>
          <output id="9rtr1"></output>

          <ruby id="9rtr1"><mark id="9rtr1"></mark></ruby>

          第21期:從小米上市,設計師該思考什么

          本期話題:隨著一聲渾厚悠遠的銅鑼聲敲響,成立8年的小米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,市值超過470億美元。在這么短的時間,成就這樣的體系,毫無疑問,它的成長是很值得學習的。

          2018/10/29

          第21期:從小米上市,設計師該思考什么
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還記得2018年7月9日上午,隨著一聲渾厚悠遠的銅鑼聲敲響,成立8年的小米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,市值超過470億美元。在這么短的時間,成就這樣的體系,毫無疑問,它的成長是很值得學習的。不光是企業家,對于設計師來說,小米的上市同樣有很多值得學習與反思的地方。那么本期《設際說》我們就來說一說——《從小米上市,設計師該思考什么》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(一)設計師的另一種出路
          小米的創業史,可以說是一部《中國合伙人》。畢竟創業這件事,找人最關鍵。而在小米的七位合伙人,也就是七位聯合創始人之中,就有兩位是設計師出身。小米劉德,ACCD(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)建校80多年來只有20多位中國畢業生,劉德是其中之一。小米黎萬強,MIUI的整體研發設計的負責人。隨著小米的上市,這兩個人的身價不必多說。他們的成功,給設計師的啟示是,對于設計師的未來發展,進入一家創業型公司,并堅信企業的核心價值觀,或許比今后自己開一家設計公司,來的更有成就感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因為產品的成功往往并不是單靠一個外觀取勝的,設計師的綜合競爭力是真正核心競爭力。因為關乎一個企業發展,除了設計,你要面臨的可能更多的是產品定義、供應鏈、宣傳等問題。而產品定義就是我們到底要做一個什么樣的產品,產品的受眾群以及我們產品的差異化到底在哪里,到底是體驗、顏值還是價格方面,到底怎么樣才能打敗競爭產品。這就和一般設計公司里的設計師一味地強調顏值,綜合能力是不在一個層面的。而如果我們想要產品好看、好用還要比別人便宜,那么這時候,供應鏈的問題就來了。供應鏈的問題并不是我有幾家優秀的代工廠,很多一輩子都致力于一個行業的企業,他對新事物的探索能力是非常低的。比如新材料、新技術。這就導致他自認為他是這個行業的專家,然而其實,他是沒有創新力的。比如我們做一個產品,一般如果用塑料做,那它的產品認知可能是30塊錢。而如果它是陶瓷的,那可能就是50塊錢。如果企業主一味的跟設計師說,我想做一個產品,我要賣到50塊錢。那么設計師花了很多的精力在造型上,但其實這個產品可能和這個企業之前的產品相比,是沒有本質區別的。而這個時候,設計師跟企業主建議說,我要用陶瓷做。那么企業主可能就會說,你并不懂我們這個行業。這就說明,第一,企業主對設計師是高度不相信的。第二就是他自己的供應鏈沒有打通,當真用陶瓷去做的時候他也不知道從何下手,反而把問題歸根到設計師的設計不能落地上,從而對設計更加失去信心。這個時候,如果你堅信自己的產品經理思維是對的,那么你去找到陶瓷材料的供應鏈,告訴這個企業主你具體的執行方法,以及產品最終能達到的效果。那么你一定是能讓他大開眼界的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(二)小米的互聯網基因。
          1.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
          那么除了給設計師的職業規劃帶來啟發之外,我接下來聊一聊我對小米這個企業的一些看法。對于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,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爭議。這一點從小米上市前的估值問題也能看出來。從500億美元到千億美元,中間看似距離懸殊,其實本質都回歸到: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。是按蘋果這樣的硬件企業估值,還是按亞馬遜這類互聯網企業估值。而對于這個問題,雷軍在 6 月 23 日的全球發售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球罕見既能做硬件也能做電商,也能做互聯網的全能性企業。我覺得,這個定調是比較全面的,也是小米能夠做到今天這個成績,很關鍵的一點。它是一家有互聯網基因的硬件企業。


          2.小米的互聯網基因從何而來
          硬件不用多說,為什么說小米是有互聯網基因的公司呢?可以從他創立之初說起。2008年,雷軍聯合另外6位創始人創立小米。七位創始人中,有兩位設計師。這在傳統硬件企業是前所未見的。不由得讓人想到蘋果對設計師的重視。而雷軍曾是金山的CEO。這樣的組成,創業的公司想不互聯網都難。另外經過調查,我們發現小米在14年,還未打通生態鏈、以手機為絕對核心的時候,小米的7000名員工里,與手機制造管理的相關人員,不到2000人。剩下的多于5000人干嘛去了?他們都投入了小米網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(三)小米的互聯網玩法。
          大多數實業公司肯定是做硬件,做產品。而小米將它的硬件結合互聯網,又給我們的創業提供了新玩法。那么我們來看一看,小米的互聯網玩法。小米創始團隊正式亮相并宣布進軍手機市場是在2011年7月的時候,當時揭秘了旗下3款產品:MIUI、米聊、小米手機。隨后小米手機1正式發布,定價1999元。定價公布的時候,全中國都炸了。低價高配的產品依靠的是什么?還是小米的互聯網模式。純線上自營官方商城預約、搶購,然后廠商直接發貨至顧客手中的模式,在當時是一種顛覆。取消中間商賺差價,讓小米能夠最大程度的縮減成本,去打造低價高配的產品。而線上預約搶購的模式,又讓小米幾乎沒有庫存積壓的風險。手機在小米進入之前,毛利潤是非常高的。而小米以最低的價格殺入這個行業。用互聯網思維,砍掉了中間非常多的額外費用。在這個時候,它理所當然地獲得了非常多的粉絲,贏得了很高的口碑??梢哉f,小米是當之無愧的互聯網手機鼻祖。雷軍曾在小米 6X 發布會上表示他們的硬件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 5%。做手機也好,做移動電源,做手環也好,小米都是看準大剛需市場,高利潤產品,然后去做產品升級化,以意想不到的高性價比打入市場。比如它會去看空氣凈化器行業是不是一個好的切入口。其實做實業的朋友都知道,空氣凈化器的成本并不是很高,但同時它又是一個比較剛需的產品。所以它切入空氣凈化器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。還有包括智能手環、移動電源行業。不管是從小米整個公司的運營模式、小米的產品特點、都并不是說跟你去直面競爭。就像我們說過的那樣,干掉你的并不是你的競爭對手,而是跨界打劫的企業。比如智能手機的出現,干掉的不止是諾基亞這樣的手機廠商,還有柯達這樣的相機廠商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雜交水稻具備生長旺盛,根系發達等特點。既有硬件基因,又有互聯網基因的雜交了的小米也有它不可忽視的優勢。但小米的模式真的就是完美的嗎?我認為不是這樣的。起碼從它上市前不斷波動的估值,就能說明小米有小米的問題,有它的焦慮。

          分享該文章:

         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us ?
        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,欧洲一极一黄无砖区,黄色网站黄色片,美女黄色的网站

          <p id="9rtr1"></p>

            <p id="9rtr1"></p>

            <p id="9rtr1"><del id="9rtr1"><ruby id="9rtr1"></ruby></del></p>

              <p id="9rtr1"><cite id="9rtr1"></cite></p>
              <p id="9rtr1"><del id="9rtr1"><progress id="9rtr1"></progress></del></p>
                  <output id="9rtr1"></output>

                  <ruby id="9rtr1"><mark id="9rtr1"></mark></ruby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