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e466e"></td>
  • <noscript id="e466e"><source id="e466e"></source></noscript>
    <td id="e466e"></td>
  • <noscript id="e466e"><kbd id="e466e"></kbd></noscript>
  • 第18期:手機齊劉海設計的真相

    本期話題:遭遇瘋狂吐槽后,iphoneX掀起了一股齊劉海的妖風。
    手機廠商換上齊劉海設計的背后,難道僅僅是跟風模仿?
    憑什么三星可以不留齊劉海?

    2018/08/03

    第18期:手機齊劉海設計的真相



    簡介:本著留下一些讓設計師不那么迷茫的東西、同時讓企業家更了解設計行業以及設計公司的初心,設際鄒工業設計創始人鄒鎮孟于2016年創辦了國內首檔以設計類脫口秀節目《設際說》,并親自擔當主持人,以設計思維為導向,講設計師所想,答設計師所問。以觀眾喜聞樂見的調侃形式,解析設計界普遍存在的現象,闡述最有益于設計師職業發展的設計觀點......




    騰訊:https://v.qq.com/x/page/t0628pduhve.html

    優酷: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zUzNTI2NzQxNg==.html?spm=a2h3j.8428770.3416059.1




    2017年秋天,蘋果正式推出iphone X。一時之間,熱議不斷。說是議論,不如說是吐槽。吐槽的內容,無非三點:一是FaceID的安全性。解鎖支付靠刷臉,感覺一回頭就被敗家老婆盜刷幾個億。 二是歷史最貴:不要一兩千,只要999……美元。一個腎怕是不夠用了。對此蘋果CEO庫克回應:“也就幾杯咖啡的錢”。成功限制了廣大果粉的想象力(微笑臉)。第三便是劉海設計。一經曝光,就遭到各路段子手的集中轟炸,老冤家三星甚至專門拍了個廣告片diss 愛瘋X的齊劉海。

    但吐槽歸吐槽,蘋果還是在業界掀起了一股齊劉海妖風,市面上的手機幾乎要被齊劉海占領了??梢愿蠹易鲆粋€小游戲。先看這一張我們根據網絡資料修正整理的、現有齊劉海機型的圖。


    那么看好了,現在我把它的官方發布時的壁紙,全部換成IphoneX的壁紙,現在,請你找出IphoneX,或者華為。

    我想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樣,是蒙圈的。這也說明,現在手機市場的同質化已經達到一定程度。區分手機,或許只能看壁紙了。



    ━━━━━

     那些年,蘋果被吐槽又被模仿的設計 

    站在現在,回望過去,大家會發現,不止是劉海屏設計。蘋果每次發布新的機型,都會導致手機市場的一次大換血。蘋果6,被大家詬病最多的是機身背部的白帶和機身角落凸出的攝像頭,在優雅機身的映襯下,顯得美中不足。當時很多廠商都加入那次的吐槽大會,但是不久之后,大家也看到了,他們都暗戳戳地在自家手機上加入了塑料白帶,又放心大膽地把攝像頭凸出來。之后蘋果7。移除了3.5mm的音頻接口。谷歌Pixel發布會PPT特意指出Pixel支持3.5mm的耳機接口,吐槽了蘋果這一做法。然而沒過多久,就自己打臉,發布了Pixel2——一款沒有3.5mm音頻接口的機型。

     



    ━━━━━

     換上齊劉海,一定是跟風模仿? 

    那么我們說回劉海設計。我們看到劉海設計一經發布,就遭到吐槽。那么問題來了:難道蘋果對自己的“丑”不自知嗎?當然不是的。我們先來看一下iphoneX的劉海里都藏著些什么。



    根據蘋果X的官方發布會,劉海里從左到右依次是:紅外鏡頭、泛光感應元件、距離傳感器、環境光傳感器、揚聲器、麥克風、700萬像素攝像頭、點陣投射器。其中幾個零件組合起來,就是具有三維掃描識別功能的TrueDepth景深鏡頭。利用這個景深鏡頭,實現Face ID人臉識別解鎖功能??梢哉f,iphoneX的齊劉海,就是對人臉識別解鎖功能的一種妥協,是技術限制。


    但我們看看,剛剛那張圖,市場上的這20幾款留著劉海的手機,有哪個能夠做到與蘋果一樣的3D面部識別?可以說,這項技術,就連三星都還在研發中。功能上比不過iphoneX不說,還會影響視覺體驗。那說到這里,可能很多人會說了,這要怪他們一味抄襲,弄巧成拙。那么問題又來了:難道所有留了齊劉海發型的手機廠商,都是盲目跟風,沒有自己的思考?
     

    當然也不是的。一切還是要看成本。目前,有完整供應鏈的手機廠商,只有蘋果和三星。條件允許他們可以自給自足。但是大多數手機廠商,都是要依靠供應鏈生存的。而在手機界,蘋果是一個風向標。當供應鏈看到這個趨勢,開始把目光放到異型屏上,那么這個時候手機廠商也就只好采用異型屏。我們在第一期《設計鄒報》里也說了一個產品策略,就是大規模生產,壓低成本。那么普通手機廠商,一款機型的出貨量才多少呢?達不到規模量產,成本一定是劃不來的。所以你不用你沒辦法。依然是這張圖,我們注意到,除了iphoneX之外,其余幾乎所有機型除了劉海之外,還有下巴。

    那么下巴是怎么來的呢,我們后來看了一些資料知道。目前主流的屏幕封裝技術主要有COG、COF、COP三種。其中成本最低的是COG。那么這種技術呢就是把屏幕的驅動芯片從屏幕一段延伸出來,排線比較寬,就形成了下巴。蘋果,我們都知道,財大氣粗,就能把下巴整掉,其余廠商,就只好留著下巴了。什么意思呢,就是這年頭你想跟風模仿,也沒錢模仿出全貌。那有人就問了,那不是還有那么幾款沒下巴的嗎?嗯,我這里有個不成熟的猜測就是,可能他們連渲染圖,都是盜來的。
     
    這也說明,對于一些手機廠商來說限制自己的始終不是自己對創新的想象力,而是成本。在成本的考慮范圍內,最大化地優化產品,是設計師要做的事情。


    ━━━━━

    憑什么三星可以不留齊劉海 

    我們看到,三星吐槽完蘋果齊劉海之后,沒有自己打臉。三星S9+發布,我們看到緊跟著的很多宣傳文章的噱頭就是“沒有跟風齊劉海,三星S9+依然穩坐機皇寶座'??吹經]有?!睕]有齊劉?!耙呀涀兂梢粋€賣點了,這也說明廣大消費者對于齊劉海的態度。那么我希望我們設計師,對于三星不留齊劉海,不止是抱有贊賞的態度,還要清楚地知道,三星沒有齊劉海,主要是依靠它強大的供應鏈實力,以及科研開發財力。從2013年起,三星在研發投資經費方面連續四年居世界第二。即便是去年降到了第4,也仍然是唯一一家進入前十的亞洲企業。這個時候,作為泡菜國民族企業的驕傲,那當然是怎么著也要硬氣地對齊劉海說不。




    ━━━━━

    好樣的,國貨品牌! 
     
    這里我們再來說一說,那些在技術不允許,財力又不夠,但是依然選擇設計自己的手機,另辟蹊徑,選擇在外觀設計上進行創新的廠商。這里我們說一說兩個國產手機品牌。第一個,小米。2016年的時候,小米發布了全面屏手機MIX,引起一波不小的風潮。在2017年蘋果發布會之前,又搶先發布了優化后的MIX2。成功開啟“全面屏“時代。在這時候,小米就成了行業的引領者。因為我們看到,鋪天蓋地的全面屏。不管它有沒有變成概念泡沫,我們都看到了一家注重設計的企業的誠意。



    有所創新的不止是小米,還有360°柔光自拍,照亮你的美的Vivo。當然你可能也知道了,就在3月24日,vivo X21開售了。這也是一款擁有齊劉海造型的手機。但是我這里要說的是它在前不久的MWC大會的表現。MWC大會啊,我們都知道MWC,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通信領域展會。那么在中國全球矚目的舞臺上,Vivo就展示了它的概念機:Vivo Apex。



    我們可以看到它為了解決全面屏手機前置攝像頭的安置問題,采用了隱藏升降式設計。前置攝像頭隱藏在機身頂部,打開內置APP,就可以讓它自動升起。那么剪去了劉海,屏占比達到了98%,視覺沖擊是很大的。在科技方面呢,它也是使用了半屏幕下壓式指紋解鎖。什么意思呢,就是你不用按壓到特定位置,在接近半個屏幕的任意位置都能觸摸解鎖。在技術上,我們看到vivo開始發力了。雖然它僅是概念機,后期也要考慮鏡頭與機身的長期磨損等問題,但也不失為一種形成市場差異化的思路。它在向市場妥協的時候,也在探索著自己的路子。也許未來,小米也會推出劉海屏機型,但是有了以上兩個案例,我相信足以證明他們是有設計思考力的品牌。

     

    ━━━━━

     去TMD齊劉海 

    那么我們總結一下本期的內容:蘋果選擇劉海設計,是技術所限。但硬就硬在能夠改變用戶習慣。有錢的三星不留齊劉海,殺馬特造型隨心所欲不逾矩。沒錢的廠商只好接受齊劉海,但頭可斷,發型不能亂,(添加)稍加修正就剪了御姐型斜分,萌妹系空氣劉海。懶得設計的手機廠商,跟定蘋果,沒有技術條件,也要硬性模仿,只能是東施效顰。對于那些不被時代裹挾,沒錢也要搞設計的手機廠商,這里引用NBA鄧肯的一句話:未來是你的。關于劉?,F象,精簡成三個關鍵詞就是:技術、金錢、設計——Technology,Money,Design——T M D。




    分享該文章:

   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us ?
  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,欧洲一极一黄无砖区,黄色网站黄色片,美女黄色的网站
  • <td id="e466e"></td>
  • <noscript id="e466e"><source id="e466e"></source></noscript>
    <td id="e466e"></td>
  • <noscript id="e466e"><kbd id="e466e"></kbd></noscript>